杏彩体育-篮球场上呈现激烈角逐,谁能笑到最后
15
2024 / 11 / 30
还记得去年万圣节的杏彩体育时候吗?某幼儿园小朋友被妈妈装扮成“无脸男”而爆红网络雄鹿与凯尔特人一决胜负,谁能笑到最后,暗黑的造型一进教室就吓哭雄鹿与凯尔特人一决胜负,谁能笑到最后了两个同学。今年这次万圣节,“认真”的妈妈又把她COS成了“死神琉克”,再次惊呆众人。
万圣节,西方国家中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节日,每年万圣节夜晚,街道上、地铁里人们打扮成吸血鬼、木乃伊、超人,蝙蝠侠,哈利波特等各种角色,加入万圣节的狂欢盛宴。近几年,这种西方传统节日在雄鹿与凯尔特人一决胜负,谁能笑到最后我国热度大增,年轻人纷纷模仿,各种奇特造型也开始出现在中国街头。
万圣节日知多少
那么关于万圣节,你了解多少?只是恐怖的造型和“trick or treat”吗?
确切来说,中国人谈论的“万圣节”主要是指“万圣节前夜”(万圣夜)。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基督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凯尔特人认为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所以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
那时人们相信,故人再生的唯一希望就是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而活人则惧怕死人的魂灵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人的魂灵无法找到活人。而之所以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的造型,就是为了把死人的魂灵吓走。
而不给糖就捣乱"(又称Trick-or-treat)是万圣夜的主要活动。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索要糖果。一种说法是这种活动来源于传说中古时凯尔特人小孩们会为大型的公共篝火挨家挨户地收集柴火。
被商业化的西方节日
万圣节、复活节等一大波西方节日气氛在社会中的迅速传播,背后自然是少不了各商家的大肆炒作的功劳。不论是线上商城、线下实体店或者行业宣传,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要蹭一下热度,西方节日的气氛更是吸睛卖点。每每万圣节来临之前,一些商场会在醒目位置摆放南瓜灯、骷髅服饰、青面獠牙的面具,提醒人们万圣节将至。
在去年,四川成都地铁惊现一群由少女化装而成的死亡新娘、吸血鬼和僵尸,扮相惊悚、十分吓人。这一活动就是由某商家策划的商业炒作,完全不顾及中国文化习惯,惊吓到不少乘客。而成都地铁拒绝万圣节装扮的女生乘车事件引起网友是否应该庆祝西方节日的广泛议论。
你的孩子能学到什么?
再说文章开头的故事,万圣节的“鬼风”却吹进了幼儿园,恐怖的“鬼怪”着实吓坏了小朋友。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英语教育机构组织孩子们易装过节,许多商家也趁机推出南瓜灯、面具等与万圣节有关的小玩具。那么,让孩子们过万圣节到底是对是错呢?
部分家长认为:
“万圣节”可以让孩子们乐一乐,开心一下,学会合作、分享、交往互动”
“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不同的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万圣节”是西方学校组织学生庆祝的活动,高大上的西方教育,总没错吧”
反对者们也有他们的理由:
“过于恐怖的玩具和装扮对孩子的心灵创伤性很大,甚至会给小孩带来阴影和伤害”
“万圣节与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孩子对文化尚未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过早让孩子接触涉及一些扮鬼捉弄的活动内容,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认知观”
“孩子并不知道万圣节的真正意义,幼儿园这么生搬硬套,野蛮地把万圣节概念交给孩子,每年一样的套路费心又费力。”
西方节日请理性狂欢
万圣节原本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月节是赞美春天一样。孩子年龄尚小,不要让鬼魅恶搞造型给身心留下阴影,迷惑到他们的认知方向。
商家以盈利为目的炒作万圣节无可厚非,他们的目标群体是喜欢新奇的年轻人,但是商家欠缺对公众,尤其是儿童的考虑是应该反思的。由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的不同,有历史渊源的西方节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表象的模仿,毕竟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与西方意识有很多的不同。
无论是圣诞节还是万圣节,都应当做到适可而止,对于舶来的西方文化应该有所取舍。即便是过洋节,也应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来历。一定要在孩子们参与活动前,告知节日来源和形式,提早做好心理准备,结束后及时观察孩子的变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思想。
------ END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